我国的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老虎的形象在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塑造,可以说,在生活领域对中华儿女有着很深的影响。它常常与神龙并称,在我国的文化体系里,龙虎象征着强大与不可侵犯,是人们崇拜的图腾符号。它也是被妖邪所惧怕的存在。是我国特有的民族风俗文化。
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成语。说得比较多的有”虎头虎脑”、”将门虎子”、”虎虎生威”等。无一不再强调虎的威风与强大。人们把虎的形象融入进生活,给新生儿准备虎头鞋、虎头帽,寓意孩子如虎一般,强健聪慧。
事物是有两面性的。老虎的本性是不可控的。现如今,景区老虎伤人的事件常有发生。当它们的力量勇敢瞄准人类,对人们造成死伤后,众人开始害怕恐惧。
猛虎伤人
远古时期,聪慧的人类偶然获取钻木取火的技能。有了火源,他们不用过茹毛饮血的生活。我们不知道的是,火焰在那个时期,大多是来驱逐野兽的。被誉为森林之王的老虎,就是其中杀伤力巨大的野兽之一。
猛禽大多以肉为生,老虎也不例外。老虎自小吃肉,凶性难训。在它们眼中,比它们弱小的,通通是食物。偶尔落单的人类,大多成了老虎们的口粮。它的危险程度很高,遇到它们,人类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危险性,是人类谈虎色变的重要原因。
老虎大多活动于山林,山林里有我们人类所需的物资。除此之外,老虎下山伤人的事并不少见。老虎也被我们称作”大虫,”寓意灾害。虎患自古就有,如果一个人可以替人们除去虎患,会被奉为英雄。历史上的武松打虎,便是如此。
我国建国初期,虎患频繁,主席的故乡湖南,不得不开展如火如荼的打虎行动。这场声势浩大的打虎行动是如何展开的呢?
这件事归根到底,是我们人类对山林的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是有生物链在的,山林的减少,导致小动物们的数量锐减,老虎们饥饿难耐,主动走出了山林,悄然包围了村庄。
山林居多的湖南,深受其害。许多村庄周围发现了老虎的踪迹,猛虎伤人的事情越来越多。在人口尚且不多的建国初期,短短的几年,近千人为此死的死、伤的伤。据说老虎袭击时,村庄能损失近半的人口,场面十分惨烈。
“百虎围村”事件
最骇人听闻的,是”百虎围村”事件。在某天太阳快要落山之际,虎群包围了高坪村。
村民们惶恐极了,妇女惊声尖叫,儿童放声嚎啕。有多年经验的老者们,惊吓过后敲响铜锣,在村子周围点燃了火焰驱赶虎群。
天逐渐黑了,村口的老虎越来越多。原本仅有几只的老虎越聚越多,屋子里的村民越来越害怕。消息传不出去,无人营救的村民们和上百只老虎对峙了三天三夜。
三天里没有人敢合眼睡去,眼睁睁地看着虎群吃光了村子里所有的家畜家禽。破不开房门的虎群在发现没有食物后,终于心满意足地离开。村民们心痛家畜的同时,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当地政府和群众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联手组建了一只特殊的队伍。这支队伍由退伍军人带领,枪口主动对准了流窜在村庄附近的老虎。在冷兵器时代,老虎的铁齿钢牙是无往不胜的。热武器出现后,老虎的利爪能发挥的战斗力弱可怜。在枪支弹药的轰炸下,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那时拖下上的虎尸,一经测量,最重的甚至有330斤。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另一个有名的打虎英雄——陈耆芳。他的打虎功绩,在当时是一段传奇。陈耆芳年轻时就是猎户,猎户对危险有天然的直觉,他们通常会避开猛禽,打一些兔子野鸡之类糊口。陈耆芳一生进山数次皆避开猛虎,却在64那年决心走进山林,把枪口对准了猛虎,原因是什么呢?
“打虎英雄”陈耆芳
这要从陈耆芳痛失幼孙说起。那天晚上,陈耆芳让年仅十多岁的小孙子陈青乃,去挖点红薯回来添饭。懂事的陈青乃提着筐出了门,没想到这是爷孙两人的诀别。
陈青乃到了该回来的时候,还未回家,陈耆芳觉得是孩子贪玩没有多想。直到天黑透了,还是没有孩子的消息,陈家人坐不住了,起身沿路寻找。空旷的田地,只有陈青乃的一只鞋子孤零零地躺着。
狩猎经验丰富的陈耆芳在附近发现了几个虎掌印。断定是孙子命丧虎口的他,愤怒至极。
从那时起,年迈的陈耆芳带着他痛失爱子的儿子,开始了对山林老虎的猎杀。老年丧孙,心中愤恨的他仅仅只用了一年,平息了当地的虎患。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打虎王”陈耆芳,很多同样被老虎杀害亲人的猎户慕名而来,组建了一只很强的捕虎队。他们深入湖南的深山老林,发誓不让猛虎伤人的悲剧重演。
这只捕虎队实力强悍,无往不胜。湖南的老虎数量锐减,为了保全族群,它们选择转移到雪峰山,这也是”百虎围村”事件的导火索。不提这个,陈耆芳的确称得上是当时的大英雄。他为民除害,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人类与老虎的博弈到此为止,已成定局。热武器的出现,让曾经的森林之王从此隐匿山林。人类似乎取得了全面胜利。当然,从长远来看,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而不是高等生物对下一级的单方面屠杀。
发布者:cat,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moecats.com/5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