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干货,猪应激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
用户3284966409508852 评论
一是猪猝死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抓捕、惊吓、注射等,常常是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二是猪应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运输、高温、拥挤等原因,出现早期肌肉震颤、尾抖,继而呼吸困难、心悸,皮肤出现红斑或紫斑,可视黏膜发绀,最后衰竭死亡。三是猪应激性溃疡: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等发生溃疡为主。主要是由于咬斗、运输、严重疾病等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主要表现事前无慢性溃疡典型症状,是一种急性胃肠黏膜病变。解剖可见胃肠(十二指肠)黏膜有细小、散在的点状出血;线状或斑片状浅表糜烂;或浅表呈多发性圆形溃疡,边缘不整齐,但不隆起,深度一般达黏膜下层。四是消化道菌群失调:主要是由于更换饲料或饲喂方法、转圈、混群、市场交易等。猪胃肠黏膜损伤引起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致病菌株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肠炎。1、针对猪物理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受到寒冷、高温、强辐射、低气压、贼风、强噪声等物理应激,可采取保温防暑,远离工厂及污染区,防止贼风,保持环境相对安静等措施。2、针对猪化学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生长环境空气中的 CO2、NH3、H2S 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各种化学毒物和药剂等化学应激,可采取通风换气,有毒净化空气,保持环境卫生,勤换垫料等措施。3、针对猪饲养过程中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饥饿或过饱、日粮不平衡、日粮急剧变更和饲养水平低下、饮水不足或水温过低等产生的应激,应采取平衡日粮、供给清洁饮水等措施。4、针对猪生产工艺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抓捕、驱赶、缺乏运动、饲养密度过大、饲槽宽度不足、组群过大等产生的应激,可采取调整合理饲养密度、断奶前尽量少抓猪、少注射给药等技术措施。也可在断奶仔猪转群后的3至5天内,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电解多维,对缓解断奶仔猪因转群造成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膘情下降、抗病力减弱等不良反应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5、针对猪生物学应激的技术措施猪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毒力强的致病因子可使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减慢,母猪流产或死胎。主要应对措施有:(1)脱出猪饲料中和猪体内的毒素,保肝、脱毒、补能增强免疫力;(2)定期驱虫;(3)预防因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呼吸综合病症。6、针对猪心理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争斗、群体等级地位、惊吓、粗暴管理以及其他引起心理紧张的因素产生的应激,可采取合理分群、关爱猪只和保持环境安静等措施。7、针对猪运输应激的技术措施在猪收购、调拨、贮养、运输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由于对猪多次的驱赶、捆扎、鞭打和惊吓,运输过程中饥饿缺水、挤压、殴打及车辆颠簸等一系列刺激,都会引起猪发生应激反应。猪在此过程中,许多超阈值的刺激同时作用于猪,会降低生猪的防御机制,导致猪发烧,如果猪的呼吸频率超过80 次/分钟,体温超过39.7 ℃,就表明出现了严重的应激。长距离运输时容易造成猪脱水、失重、甚至死亡,当路况较差、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时,应激更严重。主要应对措施:一是猪装车后要合理隔离,及时清除粪尿及腐败物,注意通风和保温,尽量不要颠簸;二是口服补液盐治疗仔猪长途运输应激反应。8、针对猪其他的应激因素的技术措施母猪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活动,会造成强烈的刺激而引起应激,常常引发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症,表现为肢蹄软弱、蹄裂,严重的会产前、产后瘫痪,母猪繁殖力下降,产仔数减少,减食并伴有便秘现象,迅速消瘦,抗病力下降,甚至出现繁殖障碍等。可采取措施:注意母猪配种前后及哺乳期的管理,特别应注意预防子宫炎、乳房炎及产前产后不吃食的现象发生。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应激受环境和遗传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但目前对猪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应激的控制上。研究学者和生产者提出的减轻断奶应激综合症的对策也局限在营养和环境等方面。目前,生产中针对应激主要采取营养调控、加强管理、改善环境、药物防治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应激中的环境因素调控手段,虽然在养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都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遗传角度考虑应激的隔绝源头应该是育种,后期生产管理一系列调控是后天隔绝应激的重要因素。
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