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猫的历史?
问答 17
-
一位从事基层战线的 评论
嘉兴农村自古以养蚕、种粮为主,农民养蚕、囤粮最怕鼠害。清明庙会时,一些养蚕妇女都要买泥猫放入蚕室内,以求驱鼠祛邪,一时成风,因此将泥猫称为“蚕猫”。明末清初海盐诗人彭孙贻《舟过马泾谒曹武惠王庙》诗中有“原蚕争卜茧,屠豕竞迎猫”之句。此习俗一直相传至今,现在每逢清明庙会还有不少人购买泥猫,以求桑蚕平安。
余新蚕猫制作材料和工具主要有青紫泥、彩色颜料、木制模具等。
余新蚕猫制作程序较多,工艺朴素而又神秘,其要点有九项:一是选好泥。要选地下深处的青紫泥,因为这种泥干后表面光滑不会开裂。二是将泥放在干净的地面上用脚踩踏。经过翻土、踩踏四遍,使泥变得较有韧性。三是打成较为结实的泥堆,再把泥堆切成小块,用木板敲打,直至其变得柔软且又强韧(即软硬程度适中)为止。四是将揉搓均匀的泥嵌入陶模。五是将印模内的泥抚平后,完成毛坯,随后取出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干燥两至三天。六是待泥塑毛坯阴干后用手指把一些细小的裂纹抹光。七是在泥塑毛坯上用白色颜料描底。八是待底色干后用毛笔进行彩绘。九是插上蚕猫的胡须。
余新蚕猫主要传承人是余新镇曹王村民间艺人顾去宝(1934年出生)。她从十八岁起随父亲学做蚕猫和财神、鱼娃等泥塑,成了余新蚕猫、泥塑的唯一传人。她制作的蚕猫有单面和双面两个品种,高、宽均约13厘米,栩栩如生,憨态可掬,色彩鲜艳,稚拙朴素,十分逗人喜爱。其作品“余新蚕猫”先后被海盐博物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收藏,2003年曾荣获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天工奖”银奖,2005年7月参加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备受好评。
余新蚕猫由于销路不畅,传统手艺濒于失传,亟待保护和抢救。
余新蚕猫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