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朵俗称?
-
小枫157580885 评论
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特色传统面食,山西人俗称“碾疙瘩”、“碾饦饦”等,陕西人称之为“麻食”。猫耳朵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准确地说是山西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张家口等地也有食俗,但这种食俗是受晋北影响形成的。
猫耳朵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故名。在中国华北地区,猫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样作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多作为点心和小吃食用。
猫耳朵流传在山西晋中、晋北等地,是用白面、荞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多种面粉制成,并可搭配多种浇头或臊子的风味面食,筋滑利口、柔韧有力,广受喜爱,是农家四季皆宜的主食之一。晋中人习惯用白面和高粱面制作猫耳朵,称之为“圪朵朵”或“圪堆堆”。而在雁北和忻州地区,人们则喜吃荞面和莜面制作的,雁北多称“捻圪瘩”和“捻饦饦”,忻州地区则叫“捻圪饦”。
特色面食猫耳朵的做法
猫耳朵的制作技法十分简单。古老的方法是:把和好的面团,搓成小指粗细长条,取一截夹在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像抽烟的样子,再用右手从面条上掐酸枣大小一块,置于左手掌心,用右手大拇指肚压住,向前轻轻一推一捻,一个猫耳朵就做成了。
猫耳朵的制作技法用烹饪行话叫“推捻法”,一种既推且捻的面食制作方法。猫耳朵娇小、圆滑、蜷曲,像个空心的小贝壳。它制作简单,富有特色,尤其是用莜面做猫耳朵,能推捻成美丽的波浪纹或触须等式样。锅开时抖去面粉下到锅里煮熟捞起,浇上各种荤索打卤等浇头,调以山西老陈醋,味香形美,可饱享口福。各种面制作的猫耳朵除煮食外,还可焖食,即先把菜炒好,将猫耳朵倒在菜上,上火焖十五分钟左右即熟。吃时搅拌均匀,调以调和,也很可口。
猫耳朵的浇头和臊子因地域不同而用材不一,因此,风味区别很大。晋中人吃猫耳朵喜欢干食,食时调以浇头,西红柿酱是最常见的。比较讲究的吃法,制卤时多用木耳、香菇、金针、腐竹、平菇、鸡蛋、水淀粉。烹饪时,先在炒锅内放少许猪油,爆香花椒、葱、姜、蒜,加入除鸡蛋以外的其他材料,再放适量盐和老抽炒香,之后加水,大火煮沸,将鸡蛋打散,倒入锅内,煮开时勾入水淀粉即成,吃时浇上老陈醋那就更美了。
晋北人烹饪猫耳朵,多喜汤食。典型的吃法有合锅的、酸咸汤的和羊肉臊子的。合锅的是将肉和菜熬煮在一起,肉与菜熟后,再将猫耳朵放入锅中煮二三分钟即可。在农村,特别是夏秋之季,大碗盛了,端到大街上,边吃边聊也是一种享受。酸咸汤的也别有风味。制汤十分简单,在开水中加入盐、醋、胡椒面、姜末后,烧热麻油,炝入葱花、香椿即成,常让人吃得满头大汗,感冒不治自愈。羊肉臊子与荞面圪饦十分搭配,面香肉香融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可见,这样的面食是何等的美味。猫耳朵可汤食,可拌食亦可炒食,其风味各有千秋,食者可以各取所爱。
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