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主要讲了什么?
-
可不可以见你一眼 贡献 评论
不用说,日本人是喜欢猫的,对猫的感情是情有独钟的。在猫的有限的历史里,猫的影踪是处处可见的,喜爱猫的人骨子里面都有一种猫的气质,在日本尤甚。本来想着搜些资料,整理一下猫对日本人的影响和关联,幸运的是,《我是猫》的翻译者曹曼关于猫的一段写的比较精彩,在这里摘抄下来也不妨。
这就是猫的奇妙之处了
。它可能什么都没做,却让看到它的人类总是灵感荡漾,浮想联翩。不说别的,就从《机器猫》里的哆啦A梦,到《甜甜私房猫》的奇奇,再到《美少女战士》中的露娜,耳熟能详的动画片里,日本给予了“猫”太多超能力和想象。Hello Kitty和招财猫已经在全球成为文化符号。前些日子有部日剧《猫侍(猫武士)》,讲的就是一个武士奉命杀猫,结果因为猫太萌,偷偷自己养,再后来被猫一次次解救,化险为夷。 日本人认为猫是一种灵物,甚至把每年2月22日定为猫节,因为222的发音很像猫叫。最初,猫是皇家贵族的专宠,遣唐使把猫带去日本,让日本蒙惠至今。这可以说是萌文化、猫文化的鼻祖。不知道那位遣唐使在送猫过去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在做一件如此造福百姓、永垂不朽的事儿。 已说的不少了,不过我还想再补充一下。在最近比较流行的影视和文学中,猫的的爪印也是到处可见的。除了这本《我是猫》之外,像日本的《源氏物语》也清晰记录着猫的故事,三岛由纪夫更不会遮掩他对猫的热爱,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也对猫着色不少;另外像人人皆知的电影大师宫崎骏的《龙猫》、《猫的报恩》、《魔女宅急便》等作品,无不都可见猫的身影;为了纪念猫,在日本一个神社寺庙还被称为“猫寺”;更奇者,在日本竟有一个叫“猫岛”的地方,这个岛屿除了仅剩的几户人家之外,全都是猫,实为罕见。
本来是谈《我是猫》书籍的,不曾想也像其书中的寒月一样,成为爱跑题的人了。咱们暂不说猫儿的事,咱们提起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可爱之处。书中主线是以一个猫的视觉,来看待周遭一切事物的,包括主人苦沙弥、迷亭、寒月、东风等人,以及周围相关若干人的事迹。
猫对主人苦沙弥是无情的讽刺的,固执、不识时务、不懂变通,是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迷亭也是疯疯癫癫的,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虽然有才华,但也被归为不正常人之列中;寒月是被猫喜欢的,可是同情的成分较多,他无法娶得金田家的女儿,却辜负了他争取成为博士的努力;东风作为诗人是单纯的,猫希望十年之后能够改变现在的样子;另外像金田及夫人,欲望野心太大,蔑视、粗鄙之形象跃然而出。
然而作为主角的猫最终还是死了,也对人类的命运进行了一番预测:主人迟早会死于胃病的;迷亭虽然很乐观,但显然没他的理想之国;寒月回家娶了老婆,回归正常,但不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金田;东风十年后会失去对诗的热情的;三平虽娶了金田女儿,但终究会漂泊一生的;金田的欲望太大,离死也不远了。一切絮絮叨叨,随着猫的死亡而消失了。
可是《我是猫》完成于一百年前,写的是明治维新开始几十年里的日本。当时的日本进行维新改革,全面开始学习西方文明。一旦西方文明的进入,便与传统冲突起来。老一辈或者坚守着传统,或者像独仙一样看破红尘、洒脱人间;又或者像主人一样享受着文明,却对文明大加鞭挞,清高的看不起一切;像迷亭一样全然不在乎,一副天天乐观摸样;更像寒月、东风一样的年轻人欣然接收新事物,但不接收仿佛日本就要亡国似的。每个人都对那个时代感应着,对那个时代做出应有表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另外,书中屡次引用中国的典故,多处出现唐诗宋词,很古老的传统习俗仍旧大可见到,现在才得知脑海以为一直全盘西化的日本竟然会把传统保持的这么好,并不是之前所认为的彻底的与过去割裂。
进一步的说,那时刻的日本,不仅要受西方文明与传统冲突的撕裂,也在担心着会堕入一个物质欲泛滥和虚无的社会。不过说起来,在日本未走向军国主义之前,那时应该是日本最辉煌的时刻。推至到今日中国,隐隐觉得,我们至今某些方面还没有赶上那此刻的日本,或者说中国正在通向那此刻的路上。
看到这些我是相当惊讶的。不了解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了解,读完之后,至少我对日本存在的偏见与狭隘已消融了不少。我们本以为昨天之事已成过眼云烟,不曾想昨天之事仍然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我不觉得的要问,中国会演变成曾经的日本吗,我不能答,但我知道当今的日本早已不是之前的日本了,而我们又要沿着哪条路走,又要何去何从呢?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