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移行症名词解释?
问答 78
-
许三少14 评论
幼虫移行症是一种皮肤疾病。
1874年Lee发现某些寄生虫移行人体皮肤引起的线状损害,定名为幼虫移行症;
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寄生虫,直到1926年Kirby-Smith、Dove及White才证实是寄生在狗、猫体内的巴西钩虫的幼虫所引起,以后又发现某些线虫、丝虫、绦虫的幼虫也能引起这种损害。
幼虫移行症好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儿童,在我国东南部也有散发病例报告。
夏季为好发季节,好发部位为手、足及小腿。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
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
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即可确诊为移动性幼虫疹。
幼虫移行症特点为红色隧道状、蜿蜒状皮损,各种幼虫有特有的皮疹特点,可有红斑、丘疹、丘疱疹、结节等非特异皮损及继发疹,皮疹可持续数月。
幼虫移行症患者约有1/3出现暂短性肺部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痰内偶见钩蚴。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体重减轻及精力不集中。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避免接触被猫犬排泄物污染的泥土,改善和注意个人卫生,勿吃不洁食品,在流行区工作要加强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都可有效预防移动性幼虫疹。
1年前